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2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改造加装电梯近2万部,增设或改造提升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近3万个……从2019年到2021年12月,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户户居民的喜悦,是浓烈厚重的“民生情怀”。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尽管老旧小区改造取得很大成效,但因为其涉及面广、量大且情况复杂,在“下半场”的改造工作中,必然需要啃下更多“硬骨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为老旧小区改造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在老旧小区中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正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解决加装电梯纠纷需要法律支撑
上下楼梯,是出行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但在落实过程中,真要加装电梯,并不容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请有关部门完善立法、推动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建议。他表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产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居民的诉求日益强烈。当前,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由于存在法律保障力度不足等堵点难题,制约了加装电梯的大规模推进,亟待完善立法加快破解。
为此,他建议: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纠纷调解、强化执法普法。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加装电梯项目适用的法律条文以及居民表决范围、参与率和同意率等的具体规定;对于居民在加装电梯方面存在的纠纷,司法部应指导基层法律服务组织主动介入调解;加快普及加装电梯适用的相关法律条文知识,增强群众的有关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等。
加快适老化改造需要多元化筹资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要想对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造,资金需求非常大。“钱”从哪里来?这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提案,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具体工作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改造模式、为参与主体提供适当的融资便利。例如,鼓励参与运营维护的社会力量以多方共赢为原则,对小区内低效空间资源加以改造,获取合理收益以改善投资收益。探索通过设立老旧小区公共维修基金的方式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出资的资金筹措机制,打造可持续的改造模式,让居民参与物业服务标准及收费、老楼加装电梯等事项,共商共议争取居民响应和支持,“改”出幸福感,“造”出满意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资金的问题是适老化改造和加装电梯的一个主要障碍。他建议,应加大筹资力度,推动适老化改造多元化筹资。比如,有关主管部门应统一出台政策,允许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银行应提供“加梯贷”产品,提供低利率、免抵押的信贷服务;落实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手段,为企业提供金融、土地政策支持,吸引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等。
补齐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短板
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很多城镇老旧小区水电气路暖等配套基础设施都需要改造,排水、无障碍、消防等设施不齐全,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面临配套设施短板和安全隐患。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表示,早在2019年,山东省就入选为第一批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省,在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3万个、240万户。在改造中,将科学规划建设符合适老化、无障碍要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齐配全缓坡、扶手等设施,增强无障碍设施的连续性、系统性,为人民建设有温度的城市。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3.08